|
研究显示,适量饮啤酒啤酒能够改善血管弹性保护心血管时间:2020-08-23 饮啤酒。图来自:pixabay 夏日炎炎,自然离不开消暑神器啤酒。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啤酒产量约为 3765.3 万千升,人均啤酒消费量约33公升。啤酒消暑,已是人们夏日喜闻乐见的事情。正因如此,研究啤酒对人类健康之间影响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近期,来自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学者 Giorgia Spaggiar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 To beer or not to beer: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beer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使用荟萃分析方法(meta-analytic approach)评估啤酒对人类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通过荟萃分析了解啤酒对人体心血管健康的特殊作用,结果显示啤酒能够改善血管弹性,以及血脂谱的改善、高密度脂蛋白(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水平的显著增加。 尽管尚不了解啤酒消费的长期影响,但通过这项研究,可初步认识啤酒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有益作用。 啤酒的多元成分 众所周知,饮酒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影响。除了早有共识的酗酒有害影响外,适度饮酒的实际影响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以往的多项研究都有证据显示,适度饮酒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尽管这一特性似乎不是酒精饮料所特有的,但酒精化合物的各种成分在体内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最普遍的酒精饮料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其含酒精的比例不同,在一些欧洲国家中,啤酒代表了最普遍的酒精消费来源,约一半以上饮用酒精的产品为啤酒。 啤酒是谷物发酵的产物,90% 的成分由水组成,其余 10% 由糖、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酒精和多酚组成。除了大麦和啤酒花衍生的多酚外,在啤酒中添加其他成分还能够产生其他风味,尤其是啤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烷醇和原花色素。与其他发酵酒精饮料相比,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啤酒特有的有益作用,但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此外,酵母也被用于生产啤酒,以使饮料酒精化和碳酸化。这些有机体还产生几种对退化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的化合物,如褪黑激素、色氨酸和血清素,这些化合物在心血管预防方面也显示出有益的特性。 关于酒精成分,不同种类的啤酒,酒精含量范围为 3.5%-10%w/v(重量/体积)之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适度啤酒消费量为:对于一罐 330mL 的啤酒,女性每天饮酒约 1 罐,男性最多可饮用 2 罐啤酒。 啤酒的复杂成分是评估酒精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最有趣的挑战之一。实际上,假设的有益效果可能是由于酒精或多酚的单独作用或多者的协同作用。尽管有大量研究调查了含酒精饮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数据,但尚无法对啤酒的潜在益处进行具体评估。 首次啤酒与心血管健康荟萃分析 在这项荟萃分析中,学者首次评估了啤酒对人类健康的特定影响。研究表明,啤酒的摄入与血管弹性的改善有关,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增加。 此前,啤酒摄入量对胆固醇水平的相关影响已通过总胆固醇的增加得到证实。其中不管对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酸酯的影响如何,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显示出显著提高。一些报告也指出,适度饮酒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或抗氧化性能的增加有关。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定期食用适量的传统啤酒 4 周,可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有趣的是,啤酒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益作用似乎仅在健康受试者中才明显。 分析发现,喝啤酒并不会影响血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这种效果与啤酒中的不均匀成分所展现出的不同特性一致。 事实上,啤酒对血压的介导作用是由于多酚的血管扩张作用。因此,当通过不同的口服来源给予多酚类物质以及使用非酒精性多酚啤酒化合物时,都会检测到血压降低。另一方面,酒精对血压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尽管过量饮酒对高血压的作用以及降低酒精后血压的改善作用已被充分证实,但适度饮酒的行动具有挑战性。 然而,也有人提出酒精介导的能力可能抵消啤酒多酚的降压作用。此外,入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是能够干扰血压状态评估的独立因素。在评估心血管健康方面,最可靠的结果仍然是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发生率和随之而来的死亡率。 关于酒精饮料的流行病学研究仅限于无法准确评估所消耗酒精的类型和数量。相反,随机对照试验允许研究特定类型和数量的酒精饮料,尽管有明显的优势来自一个受控的临床环境,但随机对照试验并不是没有偏见。 总而言之,这是第一个评价啤酒对心血管影响的综合荟萃分析,表明适量的啤酒消费可以有益地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水平和血管弹性。但是,本文的任何发现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较小的效应量无法使相关从业人员在该方向上得出明确的结论。 关于荟萃分析方法 荟萃分析是一种结合多种结果的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存在多个针对同一问题的科学研究时,可以进行荟萃分析。每个单独的研究报告的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差。然后,根据人们对这个错误的人事,得出最接近未知共同真理的汇总估计。 现有的荟萃分析方法从单个研究的结果中得出加权平均值,不同之处在于分配这些权重的方式以及围绕由此产生的点估计值计算不确定性的方式。除了提供对未知共同事实的估计之外,荟萃分析还能够对比不同研究的结果,并确定研究结果之间的模式,这些结果之间的分歧来源或在或在多个研究的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其他有趣的关系。 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信息的聚集,比从任何一项单独研究得出的指标所获得的统计能力和更稳健的点估计值。然而,在进行荟萃分析时,研究人员必须做出可能影响结果的选择,包括决定如何搜索研究,根据一组客观标准选择研究,处理不完整数据、分析数据或选择不考虑出版偏倚。 荟萃分析通常是系统审查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对几种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治疗的效果。荟萃分析在近 20 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年发表的此类文章已经从 80 年代的几十篇到 2000 年的将近 500 篇左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型临床试验数据库的不断完善,还出现了从回顾型荟萃分析向前瞻型荟萃分析转换的趋势,因为后者能更好的避免出版偏倚,更早得到分析结果和医学决策的依据。这一点,相信应能更好的推动荟萃分析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要认识到荟萃分析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它不能代替大型的单个的临床随机试验,也不应该作为进行一些小的、没有多大说服力的、意义不大的临床试验的借口。它和大型的随机临床试验应该是相互补充、各取所长的关系。 不应该把荟萃分析只当作是一个统计分析的工具,而要把它和临床观察或对数据的批判性回顾结合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来评价一些临床试验的质量,研究不同试验间疗效的差异及造成的原因,以及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证据等。(来源: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