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认识肺结节走出误区,在科学管理合理治疗中获益时间:2019-11-09 肺结节类型:右下2个箭头-磨玻璃结节,左上箭头-部分实性结节,右上箭头-实性结节.图/医院 肺结节多学科门诊示意图.图/医院 近日,从北大医院获悉,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自开设肺小结节多学科门诊以来,已诊治肺小结节患者千余例。由于患者的体质差异,病情不一,在对该疾病的认识上,千差万别,存在误区,使得一些患者和医生感到很“纠结”。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医生倪莲芳认为,只有消除诊治上的误区,才能帮助患有结节的病人正确认识,科学管理。 肺部结节通常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可单发或多发,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肉芽肿等,也有一部分肺结节是肿瘤或癌前病变。虽然肺结节不等于肺癌,但是要判断它的性质也有难度。 肺结节本身大多没有症状,一般在做胸部CT检查时可发现,在CT检查的报告单上,可以看到有关肺结节的描述。依照结节直径大小划分,直径<5mm者称微小结节,直径为5~10mm者称小结节。根据结节密度,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在管理肺结节时,多数医生认为,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需要长期进行复查、随访,从而排除恶性病变。 通常,肺结节是提示肺部有隐匿性恶变的信号,其诊治涉及到呼吸内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2017年美国Fleischner肺结节指南建议,肺结节患者最好在多学科门诊就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除了寻求专业帮助外,个人如果有肺结节的困扰,在看待和处理的时候,要避免出现误区。 误区一:不重视,不复查,不随诊 有些人很乐观,有侥幸心理,认为既然绝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自己也不一定会成为小概率事件发生者;况且,肺结节往往也没有任何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等症状。因此,发现肺结节之后不予重视。常常有人等到出现了症状才前来就诊,结果发现是恶性病变,需要干预。医生往前追溯病情,当事人才发现,原来几年前已经有这个结节了,耽误了最佳诊治时机。事实上,虽然肺癌是肺结节的小概率事件,但对于个体而言,却是“无”或“100%”,没有专业医生的诊治意见,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那个“100%”。其次,很多肺结节并不能从单次的影像学结果中准确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往往需要多次的复查、随诊。因此,建议肺结节患者,首先要到规范医院专业科室就医诊断,推荐去肺结节的多学科门诊就诊,然后遵循专业医生意见,定期复查、随诊。 误区二:过度担心X线辐射 有部分肺结节患者不复查、不随诊,原因是过度担心X线辐射。担心可以理解,但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医疗辐射。事实上,医生推荐的肺结节患者复查、随访应用的低剂量CT检查,它的总辐射暴露剂量约为1.0毫希沃特(mSv),大约是普通CT辐射剂量的1/10。如何理解呢?其实,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里本来就存在很多来自宇宙的辐射,这种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年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约为2.4mSv(1~3mSv)。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报告认为,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没有观察到肿瘤发生率升高的现象。放射科(影像科)医师的职业暴露,按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数据,每年在20mSv以下都是安全的。所以,肺结节的低剂量CT复查、随访,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误区三:不保存影像资料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时期多次影像结果的比较,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非常关键。因此,影像资料(CT片子,不仅仅是影像报告)的保存非常重要。 在同一家医院做系列CT检查的患者,医生们通常可以调阅之前的电子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很多时候,患者在别的医院做的CT检查,到另一家医院就诊时,往往只带最后一次影像资料,这种情况,需要携既往CT片子再次就诊。更有甚者认为,大夫看过的片子就没有用了,之前的影像资料已经丢弃,给肺结节的诊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建议肺结节患者,要妥善保管肺结节相关影像资料(CT胶片尽可能阴凉、干燥、避光保存),如果能取得影像资料电子版保存更好。 误区四:盲目吃药消炎 定期的影像学复查、随诊,对于肺结节诊治非常关键。但有些患者会认为这是消极地等待,他们总希望采取一些更为积极的处理方法,比如吃药;也有时候CT报告或者医生,在肺小结节会诊意见上会描述肺结节为“炎性可能大”,患者就希望能通过吃药来消炎;更有些极端情况,有些患者长期自行服用抗生素消炎治疗。殊不知,此“炎”非彼“炎”,抗生素只能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而绝大多数存在时间较长的肺结节并不能通过抗生素来消除,盲目应用抗生素无助于肺结节的治疗,反而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医生们认为,建议定期复查的肺结节,遵循会诊意见定期复查就可以,不建议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或者中医中药。 误区五:盲目PET-CT检查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也经常会应用PET-CT辅助判断实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但是,医生在会诊中也经常看到有些纯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患者进行了PET-CT检查。事实上,PET-CT检查对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或者实性成分≤8mm的部分实性结节,良性或恶性类型的判断,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且,PET-CT检查相对来说,辐射剂量较大,价格也相对高昂。因此,医生不建议肺结节患者盲目地进行PET-CT检查,而是要遵循会诊意见,有必要的时候再做。 误区六:复查过于频繁 在肺结节的会诊中,医生经常看到患者拿着每月1次复查的胸部CT来就诊。我国是肺癌大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人们对肺癌谈之色变,相当一部分有肺结节的人,担心自己的肺结节是恶性的或者短期之内会变成恶性肿瘤,医生也很理解部分肺结节患者的焦虑。肺结节本身有它的生长规律,医生反对不复查、不随诊,但也不建议过于频繁的复查,无谓地增加X线辐射剂量。建议:按照专业会诊意见进行合理的复查、随诊。 在北大医院肺小结节多学科门诊,医生经常见到患者陷入这些误区。人们应理性看待肺结节,正确认知肺结节,进行科学管理。既要减少对良性结节的过度治疗,又要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并进行合理的治疗,达到最大限度获益。(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北大医院老年病内科/倪莲芳) |